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
写读后感确实可以让人们了解到不同读者对同一本书的感受和评价。这里给大家分享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方便大家写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时参考。
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篇1
那天,我怀着无比愉快的心情去读《呼兰河传》这本书。作者萧红的童年事件让我浮想联翩。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作者萧红在呼兰河那儿的童年趣事,她遇上的人很多,有遭人讪笑的王大姐、可怜的团圆媳妇、忌食的有二伯等等,读了这本书后,我被萧红那童年的趣事和她那在祖父菜园里的有趣的片段逗笑了,她天真又有趣的事让我想起了我以前。
当读到萧红在菜园中瞎闹的时候,我的心情是一场的激动快乐。在读到护栏和的景色时,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时候在山东的景色。
萧红是一个天真可爱、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在自己遇到痛心的事时,她会想法子给自己找乐子。他就是和平、快乐的象征。
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篇2
我们那些所谓的不合时宜的社会共同价值取向,不仅逼死某些人,也逼得某些人开始报复社会,开始进行反社会性的杀人。比如说厦门的陈水总,他就是一个长期遭受冷漠、蔑视和无助的人,最终导致他心里失衡,纵火而直接导致了47人的惨烈死亡。
这何尝不是在告诉我们,我们一些固有的价值观念有时候不仅会逼死人,也会害死一些无辜的生命。社会是一个整体,任何一次歧视和对别人的心里压迫都可能带来悲剧,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一般波及自身。
而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社会基体,我们更应该学会去平等地对待他人,不歧视,不压迫。作为新生的社会基体,也许我们的改变,会带来一代甚至数代的思想观念的更新改变,我们有义务让我们的思想跟上我们的社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平和,踏向更高的文明进程。
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篇3
读完小说,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是“我”?是“祖父”?还是根本就没有主人公呢?或许这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主人公或许就是这座“人吃人”的小城——呼兰河,当然也可以是小城里这些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麻木不仁的居民。
真的不重要,因为,作者为我们展现的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揭示的是“吃人”社会中人们的愚昧,我们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对祖父的怀念,我们感受到了……
萧红的一生是短暂的,她只活到了三十一岁,在战乱中的香港带着病痛和惊恐辞别了人世,呼兰河带给萧红的,或许正是一个真正作家——萧红要告诉我们的吧。一座本应该是美丽的小城,却到处弥漫着冷漠与孤独的味道。而我们,最终还是要走出那片黑色的世界,去寻找、去体悟、去珍惜自己身边这份难得的和谐与安宁!
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篇4
我读了呼兰河传,在这本书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和写作方法,也会让人知道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让现在的我们懂得去努力可以创造更好的未来,也可以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知道我们祖国的花朵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一章让我了解了这个地方,比如学校或是一些小店,读完第一章以后突然让我觉得这里有一种家乡的感觉。作者像把这里的人物写活了一样比如一个卖馒头老人倒在地上起不来了,过路的人趁老人不注意拿几个馒头就走了。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时常出现。后面几张都是写在这里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每天开开心心也很好他们在这里很幸福不用天天那么伤心。
以后我们要努力学习,让现在的生活变得更好让我们的家人更幸福。
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篇5
《呼兰河传》是一本可以给人快乐,让人忧伤的一本小说,这些都是作者的儿时故乡呼兰河发生的事,小说的结构是散点式的它没有前后连贯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贯穿全文的始终的人物,祖父的会花园与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小说的中要组成部份,这本书写的感情真挚,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都写出了本书的特色与优点。
这本书中的第三章中说“我”在祖父的园子里面帮忙,用锄头在地上乱钩一阵,把韭菜非草一起割掉,把狗尾巴草当作谷穗留着,下了菜子的土坑,“我”用脚留下,有菜种下,但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给踢飞了,这一段,文笔像平时时写故事一样,但给人的感觉是十分快乐开心的!这就是萧红快乐的,在当时许多人党政军民学是有封建思想的。
这一本呼兰传长篇小说构思于1937年、1940年12月完成于香港,这年书有幽默,也于一点伤感,开始读时候有一种轻检之感读下去心思就会一点点、一点点的觉思起来,但仍然有一种美,所以我十分推荐给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