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网 > 实用范文 > 读后感 >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通过写读后感,人们能意识到自己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结构梳理、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如何撰写优秀的700字的论语读后感?这里分享一些700字的论语读后感写作案例,供大家参考。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1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国学经典才是我们语文学科真正所学习的,总之,《论语》记载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我们必须要认真阅读这一部学习的典籍。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

在今年暑假,我又从书柜中找到这本书,揣摩一下内在的文字。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简单意思就是三个人里面必定有一个是我的师傅,而经过我们的揣摩以后,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让我们在学习方面,要学会谦虚,告诉我们一个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所以我认为,《论语》不但教我们学习的知识,还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处人遇事。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仅阅几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我们真的应该多看一看这些古文,让其他人对你刮目相看!这也是对现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一个练习。

论语,它就像一盏引导我们向前的明灯,教会我们做人,论语就是一种教育,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2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3

我读了《论语》后,我知道了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明白了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的意思是说:“学的知识要时常去复习的,不也很快乐吗?”单单这句话就不仅教会了我一个道理,还教会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呢!从前,老师教过的知识,我放学回家后从来都会自觉去复习,总以为自己脑子聪明,很轻松地在课堂上就能把这些知识全部记住。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到了即将段考的前几天,妈妈一检查我的作业和试卷,才发现我学的知识很多都没有巩固,有印象的东西并不多。在离段考的前几天里,为了能考出优秀的成绩,我被迫每天晚上“开夜车”很辛苦地补缺补漏到深夜,熬到眼睛变成“熊猫眼”。

导致严重睡眠不够,第二天起床晚了上学迟到,耽误上课。即使是这样,加班加点还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记牢。后来在段考时我果然吃了大亏,虽然很努力,但是考得并不理想,语文才80分。后来读了《论语》之后,我开始学会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学会了每天晚上对老师当天教的知识进行复习,知识不知不觉记得牢固了,学习变轻松了,期考成绩竟然提高到了90几分,我别提多高兴啦!《论语》教会了我一个绝好的学习方法,使我学得更愉快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说:“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记得小时候,妈妈买来了牛奶,我常把牛奶藏起来,不让姐姐知道,想一个人独占。上学时,我经常担心:“姐姐会不会找到我藏起来的牛奶呢?妈妈会不会发现呢?”当我读完《论语》之后,我主动地把牛奶拿出来和姐姐分享。妈妈也表扬我大方。《论语》教会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从此以后我做事光明磊落,越来越有君子之风。

《论语》教会我的做学问、做人道理真的令我终身受用!这便是我读《论语》的宝贵收获。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4

伫立水边,凝望悠悠流水,我不禁心绪飞扬,遐想万千……

水是时间吧?时间无情,正如流水之无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感慨中有多少“时不我待”的无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无论是谁——圣人或凡人,英雄或平民,都阻止不了时间的脚步,脱不了黑发变白首最终化为一抔黄土的“宿命”。时间无限而生命有涯,于是有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感悟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戒。

水是德吧?德之高下,正如水之深浅。

“深水不响,响水不深。”欢呼叫嚣的必是浅溪,低吼沉吟的才是江海。“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德高之人甘于平淡,耐得住寂寞。追名逐利、吵新闻爆丑闻的必是寡德浅薄之辈。一块石头就能让小溪开一朵炫耀之花,一座大山也改变不了江海的沉稳。小人为自己唱赞歌,君子让别人去评说。

水是心灵吧?心灵之明晦,正如水之清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的澄澈来自于活水不断的水源,心灵的澄明来自于善于纳新的心胸。水之澄澈能映出天光云影,心灵之澄明能包容世间万象。

水就是人吧?

水结而为冰,冰是人棱角鲜明的性格;冰融而为水,水是人或激扬澎湃或缠缠绵绵的情感;水化而为气,气是什么呢?气是陶渊明篱下长开不败的菊花,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忧天下,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抱负,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是充沛于天地之间,亘贯于历史古今的浩然正气,是多少人穷其一生追求的人生真谛。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5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6

作为一个学生,我每天都要读书,不仅仅是课本,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我喜欢看的课外读物里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儒家学派的语录集——《论语》。虽然我还不能透彻地理解其中十分深奥的道理,但我依然想用我浅薄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

《论语》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语录集,全书共有20篇492章,其中的内容可谓是博大精深,其中的道理可谓是能让人受益终身。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想必同学们都听过这句话,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有新的理解和新的体会,这样就可以把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作为学生,我们更需要有温故而知新的精神,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学习起来就会更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相信大家都对这句话也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则语录的完整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它的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必定会有一个人可以当我的老师。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点,而对于他们的缺点,我们就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可以和另外一句语录一起理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我觉得这都是在教给我们怎样能更好地提高自身修养。

我还喜欢一则语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错,你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压给别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告诫我们,如果你想要求别人做什么,首先要自己本身也愿意去做,这样才是尊重他人。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可以教你怎样更好地做人和做事。《论语》一书对我的一生将有很大的影响,我要好好珍藏起来,不断地汲取它的精华,让它的精髓代代相传!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7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8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朱熹说:“读书要眼到心到口到”。无论怎样读,最关键的是要读好书。

一本好的书,能够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涤,一本好的书能够为我们的一生做指引,一本好的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一本好的书能够让我们受益无穷。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想而知它有多么大的影响力。

从资料上看《论语》包括伦理教育、哲学、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宗教等方面,许多资料从量上看并不多,但却十分深刻,孔子主张仁,是要推行仁政,期望经过实行仁政,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孔子主张仁是要加强人的自我修养,孔子主张仁最基本的意思是爱人。

从体例上看,它属于早期的语录散文,一是口语化,明白易懂,二是格言话,三是对华能够体现出人的性格品质甚至气质。

从教育的意义上看,它更是意义非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我们如何有修养,“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教我们如何学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教我们要有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我们要谦虚,“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教我们要珍惜时间。

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很多杰出的人物在青少年时代都酷爱读书,以书会友,以书为乐,“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饭能够一日不吃,觉能够一日不睡,恕不能够一日不读”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以往说:“我扑在书上,就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在书中遨游,在书中畅想,与书携手,读书,读好书。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9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1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描述的,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状态和心情体验。学习的内容是做人做事,因此学习的时间并不仅在课堂上,在书本里,而是在日常的时时刻刻。“时习之”就是要时时刻刻加以练习和温习,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时习之”,勤思考,多练习,时刻不忘学习,保持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生活态度。

世间什么最难?做人最难。拼上三年两载的工夫做成一两件事不难,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弄不好一辈子也不会做人。不会做人怎么做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孔子的弟子评价孔子为:温、良、恭、俭、让。做人首先要注重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识,我想,这大概也是孔子学识渊博的原因吧。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一个人才能够站在道德的立场,真心对待他人。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句话是孔子赞美颜回高尚品德和情操的。其实,人活在世上是否幸福、快乐,关键在于心态,贫或富只是一种外在因素,真正有学识的人是不会受其左右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担心自己的才华不被人知,悄无声息的被埋没了,埋怨没有慧眼识己的伯乐,这些担心都有些多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真正紧要的问题,并不在于人知,而在于知人。知人总会在关键时刻对一个人的命运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论语》还教会我一项道理,人必须学会多种本领,做一个能文能武的通才,不仅要对专业要精通,对其他领域也要能懂能做。

“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一切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复失,失而复得都会经常发生,只有将功名利禄看淡看开,才能“事去而心随空”

《论语》,一本包含了道理的圣贤之书。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11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每每读到《论语》中的这句话,总会生发些许感慨。是啊,在这浮躁的时代,人们总是知易行难。临睡前脑海中的激情澎湃,在第二天却连早起都做不到。人在做事前说得慷慨激昂,似乎一切艰难险阻都无所畏惧,却在实施时,由于自己的懒惰和好逸恶劳使计划往往以失败告终,不仅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还使别人对自己的信誉产生怀疑。

闻一多先生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他似乎并没有“说”,但他却刻苦研学,不屈不挠,实现真理,不顾一切,做出了辉煌的成就。回顾往昔,又有哪一位伟人不是像闻一多先生一样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呢?大禹治水,我们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却不知他三次在家门前驻足的叹息与泪水。绝世智者卧龙诸葛为兴复汉室,一生鞠躬尽瘁,积劳成疾而死,只为报三顾茅庐之恩和践行对先帝刘备的许诺。周恩来总理从小立下宏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的努力和不断奋斗,使他没有辜负这句话,他所创建的丰功伟业,使中国人民敬仰,也赢得了世界人民尊敬。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表明的不仅仅是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亦是对社会和国家的信誉的保障。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社会的口号,如今医疗保障,城乡建设,脱贫攻坚战略等民生政策的实施和不断改善,是社会对其承诺的践行。国家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不断发展进步,使中华民族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多边贸易,对外开放,现代丝绸之路亦是国与国之间的承诺。

吾辈若欲成芳华,必须无问东西,走遍风雨兼程。与其对别人侃侃而谈自身星辰,不如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斩破眼前的黑色长空,用自身不懈的努力和拼搏,使心中的梦在汗水的浇灌下熠熠生辉。只有无问东西砥砺前行,梦想之花才会灿然开放。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1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就要多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孔子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论语》这本书主要是由他的弟子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及言行而流传于世的。在我五年级的时候,爸爸就要求我读《论语》这本书了。

《论语》这本书,教给我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就是说有三种朋友有利于你,也有三种朋友不利于你。正直,诚实,见多识广的朋友有利于你,拍马屁,两面派,夸夸其谈的朋友不利于你。

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交对我们有利的朋友,交了好朋友可以弥补我们的缺点,做得不足的地方,可以有好朋友指正,同时朋友有困难,也要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才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但交了损友,他不仅使你变得跟他一样坏,甚至可以使你变得更坏。对这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

学习,是我们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死读书而不会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最终一无所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不死读书,把书读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学习了一些知识后,再反复地温习,总会有新的发现,获得更多的知识,有更多的收获,甚至可以成为一代宗师。

《论语》这部书是道德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要深入地了解这部书,学会放弃,学会宽容,学会舍得,学会立志,这也是孔子所要传达的思想。学了这部书,我受益良多,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提高素质。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13

在学习班里,同初一预备班的学哥学姐们读到了初一上册的课本,其中,《论语十则》这篇文章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起初,我看不懂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极其深奥、奇怪的文字。之后,教文言文28年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意,让我们读三遍,然后,背下来,我觉得十分容易,比死记硬背强多了。最后,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下面,我选了几则论语,分享给大家。

论语之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大意是:学习之后按必须的时间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到来,不也很快乐吗所以我觉得,人生,好比一块面包,你已经把一块面包吃完了,不必须你的一生就过完了,你能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处的东西,不是吗

论语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读到这篇论语的时候,我觉得此刻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会反省自己。我就应学会检讨,学会反省自己,同学们你们也就应行动了!

论语之三:子曰: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明白松柏最后凋谢。读了这篇论语。我明白人的知识是无穷的。随时随地都能够想出一个创意。

以上几句中,有好几句论语是孔子先生写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读了上面几句论语,你是否感觉自己又增长了一些知识,又懂了几分道理,那就请继续在论语中遨游吧……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1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描述的,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状态和心情体验。学习的内容是做人做事,因此学习的时间并不仅在课堂上,在书本里,而是在日常的时时刻刻。“时习之”就是要时时刻刻加以练习和温习,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时习之”,勤思考,多练习,时刻不忘学习,保持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生活态度。

世间什么最难?做人最难。拼上三年两载的工夫做成一两件事不难,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弄不好一辈子也不会做人。不会做人怎么做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孔子的弟子评价孔子为:温、良、恭、俭、让。做人首先要注重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识,我想,这大概也是孔子学识渊博的原因吧。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一个人才能够站在道德的立场,真心对待他人。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句话是孔子赞美颜回高尚品德和情操的。其实,人活在世上是否幸福、快乐,关键在于心态,贫或富只是一种外在因素,真正有学识的人是不会受其左右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担心自己的才华不被人知,悄无声息的被埋没了,埋怨没有慧眼识己的伯乐,这些担心都有些多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真正紧要的问题,并不在于人知,而在于知人。知人总会在关键时刻对一个人的命运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论语》还教会我一项道理,人必须学会多种本领,做一个能文能武的通才,不仅要对专业要精通,对其他领域也要能懂能做。

“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一切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复失,失而复得都会经常发生,只有将功名利禄看淡看开,才能“事去而心随空”

《论语》,一本包含了道理的圣贤之书。

700字的论语读后感篇15

我最近完成了一本书,它就是《论语》。我是从二零二零年五月一日在坦坦教育国学班开始读的。

我一读这本书就好像回到了古代一样。这本书是古代圣人孔子的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辑录的,里面讲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写了非常注重礼节的子路,孔子的儿子孔鲤被抓走了,子路上去营救,人没有救出来却中了对方的圈套,被一个人一剑射穿了身子,子路死前还不忘把帽子戴好。

《论语》中,我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也是我最喜欢的学霸。你们一定会问我为什么喜欢颜回呢?因为他不但谦虚有礼,还非常有学问。有人说他比孔子还要谦虚,他却反驳道:“如果把我比做一座高山,我再高也会被人们爬到山顶,而我的老师孔子的高度和天一样,谁也无法爬上去,我的老师孔子比我更谦虚有礼。”

《论语》中,有许多经典语句,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君子要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也需要保持谦逊。

又比如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做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

虽然这学期《论语》二十章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但这并不影响我继续钻研、见习《论语》中的智慧,我要继续学习,努力成为真正的君子吧!

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