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有哪些
通过写读后感,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魅力,从而增强阅读兴趣和阅读动力。那要怎么写论语读后感有哪些呢?这里提供一些论语读后感有哪些,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有哪些篇1
《论语》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着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
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的美好描绘,又有做人的知识和道德,这些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书中还有释文和故事,就像在读现代的故事书,内容丰富多彩,绘画美丽动人。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适合它内容的主题,只要你看完了这篇内容你就一定能懂得这个主题的意思。故事中还有一些好用的好词好句,还有许多古代著名的人物,比如:孟子、老子、庄子、周处等许多人物。
在这本书中,我仿佛看见了孔子拜师学习,最后成为一位古代远近闻名的老师的情景。顿时,之前我怀疑孔子不是一位老师的念头在心里打消了。
读完《论语》这本书,我知道人要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去探索它其中的奥秘,不要因为小时候的贪玩而耽误了学习。就像书里面说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其实并不难,只要你用心去读,认真去看,仔细写好,就能把书读好。
这本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和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使我终生受益。
论语读后感有哪些篇2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论语读后感有哪些篇3
论语中,孔子的许多至理名言值得我们学习,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等。这些都是对我们有用的话。
我们要学习孔子热爱学习的精神,争取也当一个谦谦君子。
论语读后感有哪些篇4
我捧着这本厚实而蕴含着生命真谛的《论语》,轻轻地翻开,那淡雅而古老的书香,便扑面而来。掸掸灰尘,感悟一页页间,演奏生命哲理的乐章。一面面,洗涤着我心中的浮躁与狂妄……
有人从《论语》的字里行间,读出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有人却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读《论语》仿佛看到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教育着我,同我畅谈人生,让我懂得如何度过人生中的喜怒哀乐。
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风和日暖的季节,其他树木和松柏没有区别,郁郁葱葱,一身碧绿。到了大雪飘飞、严寒时节,其他树的叶子纷纷凋零,唯独松柏却经得住风霜雨雪的考验,历劫不凋、一身傲骨!人生不也亦如此?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品质。只有受得起磨练,在任何恶劣环境依然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才能拥有这君子的节操。
我一页一页地翻着《论语》,看着这深奥而耐人寻味的字句,细细地品读着这一个一个字间的韵味。突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我熟记于心中的语句,出现在我眼帘。不禁让我想起平时里,作为英语课代表的我为了下课能多玩会,而请别的同学送本子。有时候更甚至编些小理由,偷懒或找人代劳!想着想着……我的脸好烫呀,不知不觉竟红了大半。自己所不想要的,硬推给他人,不仅破坏了同学间的关系,也伤害了朋友间的友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孔子曾谆谆教导我们:“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于是,方孝孺面对朱棣的威逼利诱面无惧色,慷慨赴死。赵一曼面对敌军的酷刑逼供宁死不惧,大义凛然;孔子曾循循善诱我们:“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于是,杨震面对十斤令人眼馋的金子毫不动心,坚守道德。关羽为了盟誓毅然放弃曹操的厚待,执意回蜀;孔子曾指点迷津我们:“见义不为,无用也。”于是,普通商人弦高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承担责任。段天强为了救出落水儿童,奋不顾身,跳入冰河……这不正是《论语》带给我们的启迪吗?
读着《论语》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浅,在它的陶冶下,人生必将变得更有意义。那淡雅的书香,耐人寻味的字句,在不经意间,洗涤了我的心灵。《论语》似一瓶醇厚香甜的白酒,一触即醉,却令人回味无穷!
论语读后感有哪些篇5
读了孔子的《论语》一书,我的心得体会是: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孔子所提到的学习,不只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做事。因此,孔子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实践,把所学的东西反复实践,真正掌握了,才会体会到喜悦。
读完了这一文,我知道怎样学习是最有效的。
论语读后感有哪些篇6
《论语》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许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迷恋它对理想的追随。
确实,整部《论语》都隐约的从礼仪、为政、学习等方面体现着对理想的追求。在《论语》里,有一大段还特别描述了它。子路、曾皙、冉求、公西华和老师——孔子在谈理想。子路抢先一步,急忙道出了自己的理想:给我一个很大的国家,但兵荒马乱、礼乐崩坏,我用三五年的时间,就能把敌人赶走,而且人人都举止高尚,成为一个礼仪之邦。冉求在老师叫他之后慢慢地说道:给我三五十里地,那里也有战争,给我三年时间,我就能把国家重归和平,但我可不敢把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成礼仪之邦。他们的态度可谓一个比一个谦逊,到了公西华,他说他只想做一个帮助实行礼仪的道士。最后,孔子叫到了一直在专心弹琴的曾皙,只听琴声渐轻,“当”一声,乐曲结束,曾皙坐了起来,说道: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我带上朋友、妻子还有一群孩子,到刚开冻的河里去洗澡,然后去唱歌跳舞,之后,就唱着歌回家。这时,一直不发话的老师说:“我同意曾皙的观点。”老师私下里又对曾皙说:“他们三个人的理想太不切实际:子路如此性急,肯定治理不好一个礼仪之邦;冉求虽说是三五十里地,但也是一个国家,有人民群众,有政府;公西华只是想做一个道士,但礼仪的事太大太重要了,非君子不能做呀。而曾皙的理想,不宏大但最接近人生的起点,最重要的是,他倾听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是啊,我记得苹果之父——乔布斯说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追随人的内心心灵和直觉的勇气,因为心灵会告诉你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现在,许多人很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都在为别人而活。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仰望星空?有多少人感受着四季的更替?有多少人会去倾听花开的声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不应该只有一颗冰冷的心。那么,就多去看看大自然吧,这时,你会全身上下都充满了能量。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你会很快乐。所以,就请你停下疾行的脚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那份纯真、那份快乐,去寻找真正的理想吧!
论语读后感有哪些篇7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不”表示你需要立志。在德行上要立志好好修养,在学问上要立志好好研究。“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不能”表示你做得不够,需要努力。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道德修养—“才”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是否合格,而“德”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是否可靠。作为教师的我们道德观念、道德标准、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直接教育和影响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教师只有用自己崇高的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才能促使其健康成长。
读书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不断的读书学习,因为想要将学生教好的,我们就要努力让自己的大脑做一个小型的.电脑,将学生需要的知识随时提取出来。这些知识就需要我们不断的从书中汲取。我们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才能塑造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才能够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老师。
知错即改——作为一名老师,虽然我们都在努力的去关爱、尊重每个学生,可有时犯错真的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省,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激发起他们的的学习热情,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论语读后感有哪些篇8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我读了《论语》之后,《论语》给了我在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启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开始,我对这句话疑惑不解,但在之后亲身体验过后我就全明白了。学校里骄阳似火的下午的第一节课上,我们开始学习一首古诗,我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专心听讲,“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一节课如流水般风速雷池地过去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全都学会了。第二天早上,我一踏进教室,就听到同学们那铿锵有力的声音,看到同学们在朗朗上口的读着昨天新学的那首古诗,我也加入了同学们的“队伍”一起读了起来,我一读,就发现了崭新的知识,这不正是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也体会过。一次,远方家乡的表妹来我家住了几天,她和我很聊得来,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有人不理解我,但我从不记恨别人,也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如果学了,然后再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是也很高兴吗?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从遥远的地方而来,不也很开心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心里从不怨恨,难道不也是正人君子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学习方法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写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道德修养的,还有的论语是写学习态度的和写人生哲理的,总之,论语如天上的一颗颗璀璨的繁星一样多,也像繁星一样指引着我们人生的道路,告诉我们正确的方向。
读了《论语》,我知道了要温故知新,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孝敬父母。
论语读后感有哪些篇9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
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论语读后感有哪些篇10
近日第二次读了《论语》,较之第一次而言,有了更为多的体会与感悟。
大凡国人,不说对孔子耳熟能详,起码也对其有个大致的了解,因为其精髓的思想可谓超乎寻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堪称民族魂。在我国历史上,孔子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伦理家,而且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社会实践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学识自2019年前就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孔子也因此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儒学的思想正日益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每读一次孔子,自己都能收获很多的东西,比如:
当读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时,我懂得了要先行后言,莫言过其行,说与做是做人的两个重要方面,无论何时何地,少说多做,说了就做,先做后说永远是我们应该信奉的说话行事规则;
当读到“道听途说,不足为缺时,我懂得了,一个传闻,入乎耳,出乎口,不经过考证和内心的思考就说出来,委实轻率,不负责任,但现实中,偏偏又很多人,喜欢传播这种小道消息,飞短流长,看着闹得满城风雨,心里竟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其实,无论是从道德还是现实做人来讲,这种心理行为,我们都应该摈弃。
当读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挺有感触的,对父母孝顺,是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道德要求之一,甚至常常拿是否孝顺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判断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值得交往。“孝”是一个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又有多少子女做到了呢?近些年来,受西方所谓的“自主独立”意识的影响,年轻人不愿依赖父母的同时,也把孝的意识抛到了脑后,也许真到我们切切实实想为父母做点什么的那一天,可能只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了。
当读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我意识到了,做人得将心比心,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别硬塞给别人;自己想要站住脚,也得先让别人站住了才行;自己想要有所成就,也得成全别人有所成就的梦想。
当读到“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时,一位仁厚长者的形象呼之欲出,他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教育弟-子们,要多看人家的好处,进步的地方,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成就,也绝少拥有孔子那样的胸怀,但我们应该尽量的从中汲取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