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读后感1500字
写读后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好的匠人精神读后感1500字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匠人精神读后感1500字,供大家参考。
匠人精神读后感1500字篇1
前几天公司组织职工观看了央视新闻播出的一档《大国工匠》节目,讲述了那些劳动者用双手筑梦的震撼而感人的故事。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看完之后,那些感人的事迹深深打动我的心。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它是火箭心脏发动机的焊接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由让人折服。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少的一份子。2006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是一个要做百万零件的大工程。不仅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零时救急。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极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一百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要求是0.24毫末,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件。但是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铁钻床,仅用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这些打过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完美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感谢公司领导组织的这次观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的我们缺失工匠精神。我们要用大批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宝剑锋从磨砺出,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发现他们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由得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令人叹服。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于磨砺。“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源泉。我把它称为“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敬业,敬业自觉。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希望能功成名就,缺少必备的“成功之源”。表现在,既不爱岗,更不敬业。有的挑肥拣瘦,这山望那山高:有的不务正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三职业”上,有的粗枝大叶不求“过的硬”,但求“过的去”;有的滥竽充数,长年累月“站着茅坑不拉屎”。所以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证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渴望拓展人生价值。
未来的高技术工人会大有作为。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第二。但粗放式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也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量大而不精。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要转型升级,就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再先进的机器也是通过人制造出来的。没有人,产品永远也不可能升级。我们企业是制造型技术含量高的发动机制造企业,这些都要求我们这些一线职工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学习“大国工匠”精神,争做企业的钣金工匠。
匠人精神读后感1500字篇2
“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读《匠人精神》,想到《庄子·寓言》里这段学生对老师说的话。但凡专习一事而有成,所经关要大抵无差。
秋山木工学校八年育成,见习一年,学徒四年,匠人三年,第九年可以独立出去闯荡世界。学徒多为高中毕业生,十九岁的年纪,最好的时光。八年里,不许恋爱,禁用手机,不论男女一律留光头,一年两度十天的节假才可见家人。被豆瓣网友称作军事化管理,尼姑养成班,确有相类处:封闭,规矩,修炼。倒也不难理解,君子不器,匠人却要成器,成器少不了规矩。耳提面命,耳濡目染,言传兼身教,教育才不落空。不过这些都只及表象而已。木工学校40年间养成50余名匠人,教养人的不是规则,不是木头,也不是师父。
前五年为学徒,边学边做;后三年做师父,边教边做;中间是标志着正式成为匠人的“修了式”。成为匠人的同时成为老师,在传授技艺的过程中进一步修炼,也因有了为他人之心和担当之愿,让心性技艺进一步沉淀下来,内化到如先天生成的一般。
这本书很易读,正文中《匠人须知三十则》不作惊人语,更像家书,如父如母反复叮咛,要跟人好好打招呼,要为别人着想,要省着花钱。
印象较深的是第25则,“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要成为乐意打扫厕所的人。”工匠的首要条件是谦虚,而让人变得谦虚最快的捷径,就是打扫厕所;无论是多么脏的厕所,只要认真打扫,都能把它变得像新的一样干净。秋山将人比作白纸,初生洁净,渐受秽染,“只要活着,每天都要使用厕所和心灵,所以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够清除污秽,就能够回到纯净的心”。秋山训斥学徒,以打压他们的“骄傲之心”,他说自己到现在隔一个月还会生起“骄傲之心”,学徒们则是三日一生。从三日到一个月,修了50年,只要活着就得一起打扫下去。
秋山说自己的严厉是从学徒时期师父的母亲学得,她当时负责管理学徒的日常生活;而勤苦肯干的精神,则来自起早贪黑当小贩养活一家的母亲。木器本是寻常日用,木匠的道理也取诸人生,执著、坚忍、谦卑、洁净,承继的是大和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气。在我印象中,中国的匠人都像《陶庵梦忆》里走出来的,或痴或癖,奇技淫巧,带着日常的喜乐清明,固然可说是中华民族的气质,大概更因为工匠一直以来地步不显,他们身后被淡化隐去的日用工夫和念兹在兹日夜与之的生命投入,和日本匠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今中国人越来越多人看重品质,讲究工艺,愿意为喜爱的东西买单,这可能是做一个中国匠人最好的时代。最近我正好接触到几位国内文创人,多是从原先的工作中脱离出来,转而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做老木地板的,有开插花课的.,有做独立编辑的,他们都乐于自称匠人。我问其中一位建筑设计转行做木工手做的姑娘,做木工是不是很有意思。她说,其实比较枯燥,一连几个小时站在那儿,在木屑堆里一遍遍地打磨,也会焦虑,怕做不好。“专心致志做一件事,听来很好,实行很难,而日子的功劳和造化便在坚持之间呈现。”
“人生全部都是自己的时间,所以应该毫无保留、热衷地投入。”秋山师父的话不起眼,道理很深。时间从道理上看当然都是自己的,但又有谁能说自己“有”时间?学徒日复一日地打磨木器、修炼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不仅知道怎样做(技艺),更知道为何而做(心性)的匠人,而后继续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没有区别,但在人之为人的意义上却截然两样,这大概就是秋山所谓“为天命而活”。匠人最精到的技术,是为时间镌刻上自己的名字。匠人精神藉由一个木匠之口晓以所有行业中人的,终究也不过是这样一句话:给时间以生命,而非给生命以时间。
书里有三张秋山的工具照片,从16岁开始使用的凿子,经过不断使用、打磨,刀刃只剩原来的三分之一。光阴如流水,时间中有一部分却从未流逝,它在人身上长久存留,这或许才是匠人真正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