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的读后感
写读后感需要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因此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思想。什么才算好的《罪与罚》的读后感?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罪与罚》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罪与罚》的读后感篇1
我还是非常推荐这本书的。
开始,它看上去非常枯燥,有点像论文,而不是小说。不过看完一半以后,故事情节就陆续出来了,开始显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看完一半的话,不要因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为精彩的在后面。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杀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行凶以后,被她的妹妹发现了,所以他连着她妹妹也杀了。之后,凶手陷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不断地为自己辩护,认为他杀了那个老太婆是为了行侠仗义,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
他想办法逃脱警方的追捕,但是心理却无法得到平安。他写了论文说明他是属于那类改变世界的,不服从律法的人。但是,他仍然十分痛苦。他只有向一个身世可怜的女子索尼雅忏悔过。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告诉了她一切。
随着案情的发展,他逐渐逃离了警方的调查。证据都显得对他的逃脱有利。但是,他最后决定自首,去服苦役。因为他坦白承认,又因为他犯罪以前表现良好,才被判了7年。
不过即使在服苦役的期间,他开始并没有悔改,还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他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不应该自首。索尼雅在这段时间里面,常常去探望他。最后,他发现他爱上索尼雅了。从此以后,他开始了正确的反思,比起之后永远幸福地跟索尼雅生活在一起,7年的苦役就没什么了。在监狱里,他开始阅读索尼雅给他的那本福音书。
整本小说里面还卷入了很多人和事。有爱他的母亲和纯洁善良的妹妹,也有阴险的彼得比特罗维奇,也有他的好朋友……等等等等。
这本小说给了我一个信息,那就是,当人犯罪以后,不管你怎么为自己辩护,你的良心并不会轻易放过你。所以,与其争辩,不如谦卑下来,决心悔改。当人决志悔改之后,所有的心理负担都会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认罪。
《罪与罚》的读后感篇2
一段罪孽与惩罚的故事,一段重生与救赎的佳话。
拉斯柯尔尼科夫,似游离在两个人之间一样,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同时,他也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好像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对于这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来说,他正在忍受冰火两重天的折磨。
罪
拉斯柯尔尼科夫原来只是一个贫穷的大学生,但不愿像马尔美拉陀夫那样任人宰割,他想变为“不平凡”的人。离他住处不远的当铺中的老板娘是个高利贷者,心狠手辣,于是拉斯柯尔尼科夫在一天晚上杀害了他,因为恐惧,他也杀死了老板娘的异母妹妹。内心的极度恐惧漫上了了他的心头,在这之后,他的内心都很惶恐不安,内心的煎熬,使他紧张得昏厥过去,在他的心里,罪恶感如同藤蔓一样,缠住他的血液,缠住他的心灵。这就是罪。
罚
变为杀人犯之后的拉斯柯尔尼科夫,他的内心和精神上都忍受着极大的折磨,要么证明杀人是一种对抗不公平社会的合理行动,要么承认罪恶,接受惩罚,痛苦的他,无从选择,因为如果选择不承认,等待着的他的便是更深的煎熬,承认呢,承认的话会怎么样,承认之后还要服刑,但是,他去选择了后者,去承认,去自首。最后他向索尼娅坦白自己的罪行,在索尼娅的鼓励下,他又在广场向社会、向人群承认自己的罪行,然后去自首,去服刑。从向索尼娅一人认罪,到向广场上的众人认罪,拉斯柯里尼科夫的灵魂终于摆脱煎熬,从而走向了解脱和救赎。书的结尾拉斯柯尔尼科夫和索尼娅相遇了,他们决心虔信上帝,以忏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难,获取精神上的新生。这就是罚。
罪与罚,一部让人审视自己心灵的良药,从中,你的心灵将会和拉斯柯尔尼科夫一样,获得新生。
《罪与罚》的读后感篇3
一个有良心的罪人,在杀死一个无辜之人时,也杀死了他自己
---《罪与罚》
这是一部浸透着血与泪的社会悲剧,这是一部综合了愁与苦的精神巨著,这更是一部探知人性本源的哲学之思,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作《罪与罚》,必将雕刻在世界文化的长廊,让万千后人去景仰!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大学生拉斯柯尼柯夫穷困潦倒,无力支付学费,只好辍学。在如蚁穴般的出租屋内,他冥思苦想,得出了一种理论——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真正的人”,是不受任何束缚,想杀人就杀人。而另一种人是“低等的人”,他们只是前者繁衍的材料,是无用的虱子。为了论证这个观点,以及证明自己是第一种人,拉斯柯尼科夫,手持利斧砍死了一个敲骨吸髓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与她无辜的妹妹。案发之后,大学生有出人意料的全身而退。然而,真正的审判——良心的处罚来了。人性与理论,美好与恶念,周围的恶人与好人,时刻都在争斗,让大学生心中恍若炼狱。最后,大学生在同学,家人与恋人的爱的感召下,在看透了世态炎凉人心叵测后,投案自首,故事就此戛然而止。
看完这篇小说,我久久不能平静。
本书正如其名,描述的是罪恶与惩罚。罪恶是什么?是大学生用颤抖的斧头砍杀了老太太,是大学生病态的想法,更是书中许多的市脍中人性所流露出来的邪念与罪。而罚又是什么?是法律的罪罚,也更是人性的惩罚。人性,是贯全书的永恒话题,大学生因它创造罪恶,也因他重拾良心,在这本书中所描述的社会,仿佛是一杆秤,一边是不齿的罪恶、而另一边就是人性,也是因为如此,世界才能平衡,社会才能平衡,明天才能公正的成为未来,而不是今日堕落的明日重现。人性的重要,可见一斑。
提到人性,又不得不提起拉斯柯尼科夫病态的理论。很多人认为,作者就是为了此理论而著该书。其实恰好相反,而这种病态的思想又毫无依据吗?每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有大学生所云的“第一等人”,他们残暴,黩武,又为了自己的凌驾万人的地位,而不惜泯灭人性,说出这种荼毒众人的言论,把自己捧上了神座、而这些“第一等人”,却必死无疑。从____到拿破仑,从成吉思汗到皇太极,无一幸免。就此而言,人性的重要,可见一斑!
在拉斯柯尼科夫的人性中,善良与残忍,平静与疯狂,柔弱与倔强,热情与冷血,在一个个登场。这个作品中充满挣扎与崩溃,拉斯柯尼科夫也是如此,在无数次良心崩溃的边缘徘徊,挣扎。最后在恋人索尼娅的感召下自我救赎重新得到正义与善良。也许拉斯柯尼科夫如一个投影仪,映出来的是这个社会,它绝望,残忍,毫无人性,可在某个未知的事物的作用下,他必定回归美好。在谁的感召下呢?作者认为是十字架,是上帝。而我认为,是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当每个人都忏悔,都重拾久违的人性时,罪与罚将消失,善良终会回归!
在浩如烟海的世界名著中,《罪与罚》凭借高超的描写,完美的剖析以及深度的思考占据了首位。我年龄尚小,等以后,我必会在此书中,洞悉人性的善,生活的美与恶,领悟这本书的真谛!
《罪与罚》的读后感篇4
我还是非常推荐这本书的。
开始,它看上去非常枯燥,有点像论文,而不是小说。不过看完一半以后,故事情节就陆续出来了,开始显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看完一半的话,不要因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为精彩的在后面。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杀了一个放的老太婆,行凶以后,被她的妹妹发现了,所以他连着她妹妹也杀了。之后,凶手陷于痛苦之中。但是他不断地为自己辩护,认为他杀了那个老太婆是为了行侠仗义,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
他想办法逃脱警方的追捕,但是心理却无法得到平安。他写了论文说明他是属于那类改变世界的,不服从律法的人。但是,他仍然十分痛苦。他只有向一个身世可怜的女子索尼雅忏悔过。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告诉了她一切。
随着案情的发展,他逐渐逃离了警方的调查。证据都显得对他的逃脱有利。但是,他最后决定自首,去服苦役。因为他坦白承认,又因为他犯罪以前表现良好,才被判了7年。
不过即使在服苦役的期间,他开始并没有悔改,还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他所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不应该自首。索尼雅在这段时间里面,常常去探望他。最后,他发现他爱上索尼雅了。从此以后,他开始了正确的反思,比起之后永远幸福地跟索尼雅生活在一起,7年的苦役就没什么了。在监狱里,他开始阅读索尼雅给他的那本福音书。
整本小说里面还卷入了很多人和事。有爱他的母亲和纯洁善良的妹妹,也有阴险的彼得比特罗维奇,也有他的好朋友……等等等等。
这本小说给了我一个信息,那就是,当人犯罪以后,不管你怎么为自己辩护,你的良心并不会轻易放过你。所以,与其争辩,不如谦卑下来,决心悔改。当人决志悔改之后,所有的心理负担都会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认罪。
《罪与罚》的读后感篇5
大概断断续续用了三天左右的功夫看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前半部分看得人不太爽,一个是俄国人名相对的复杂和写作背景的不够了解,另外一个很大程度是自己很厌恶“拉斯科尼科夫”的为人,尤其是看到他对于那些关心他的人(他的好友拉祖米欣、房东的女仆)表现的如此冷淡以至于绝情时。是的,他本来就是如此特立独行,更何况还由于个人的失算(他没想到他意料中的谋杀会给他带来这么大的烦恼)而一度精神崩溃。
然而随着拉斯科尼科夫的母亲和他妹妹“杜尼娅”的到来,随着马美拉多夫死后他慷慨的资助他的家人,男主角的形象渐渐在我心中得到了改观。
在和波尔费利的对话中,我一度困惑波尔费利真的怀疑到了拉斯科尼科夫吗?还是他的疑心,到了后面才发觉拉斯科尼科夫果然心细如麻(同样疑心很重);而在马美拉多夫的葬礼上他揭露卢仁为了让杜尼娅回心转意而对索尼娅的恶意栽赃,保护索尼娅免受侮辱(虽然,行为本身就侮辱了这纯洁的姑娘);而他第一次在索尼娅房里对她说的话同样针针见血。应该说,拉斯科尼科夫的聪明是无可否认的。
相较之下,我更为佩服他的道德之崇高《罪与罚》的读书笔记精选心得体会。虽然索尼娅为生活所迫而被逼为娼,但与那些其他人士(包括上层和下层的某些人)相比,他一丁点都不在乎她的这个身份,反而对她是无尽的同情和爱护。虽然他是杀人犯,杀了放高利息借贷的老太婆和老太婆那无辜的妹子,但直到他去自首也并不是因为杀人而带来的负罪感。至少我理解的是,是因为他的疑心(害怕被发现)和最后对他个人理论的怀疑。
至于其他的不同,可能就是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描写的极为出众吧。至少到了后面,我感觉自己似乎都能够感到拉斯科尼科夫精神上的折磨了。只是电影版的找到了苏联版的,但是俄文字幕俄文发言就没看了。
至于其他的感悟,以后看的时候再慢慢领悟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有点味道,想接着看。
《罪与罚》的读后感篇6
《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
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作者笔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无天日的景象:草市场上聚集着眼睛被打得发青的妓女,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穷困潦倒的小公务员被马车撞倒在街头,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与此同时,高利贷老太婆瞪大着凶狠的眼睛,要榨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满身铜臭的市侩不惜用诱骗、诬陷的手段残害“小人物”,以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荒__无度的贵族地主为满足自己的兽欲,不断干出令人发指的勾当……作者怀着真切的同情和满腔的激愤,将19世纪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贫、绝望和污浊一起无情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然而,作者作出的上述揭露和批判仅仅是从伦理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出发的。作者认为一切以暴力抗恶的作法都不足取,因为人无法逃避内心的惩罚,在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身。作者还力图把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行为归结为抛弃了对上帝的信仰所致。用索尼娅的话来说,是因为“您离开了上帝,上帝惩罚了您,把您交给了魔鬼!”作者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安排的一条“新生”之路,实际上就是一条与黑暗现实妥协的道路,也就是所谓“索尼娅的道路”。作者把索尼娅看作人类苦难的象征,并在她身上体现了虔信上帝,承受不幸,通过痛苦净化灵魂的思想,作为一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一个受压迫最深的女性,索尼娅的形象有着不可低估的典型意义,但是作为一个理想人物,这一形象却显得十分苍白。显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宣扬的这些宗教思想,与整部作品所显示的强大批判力量是不相协调的:这里充分表现出作者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罪与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比较全面地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的特点。作者始终让人物处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性格,同时作者对幻觉、梦魇和变态心理的刻画也极为出色。小说中,由于作者着力拓宽人物的心理结构,情节结构相对地处于从属地位。尽管作品中马尔美拉陀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凶杀事件扣人心弦,但它们都只是“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的组成部分。正因为这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深度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外,这部小说场面转换快,场景推移迅速,主要情节过程只用了几天时间,在浓缩的时空中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小说的时代色彩和政论色彩十分鲜明。
《罪与罚》的读后感篇7
罪与罚,是一本非常卓越的小说,这是以前我表哥跟我说的,我一直不相信,直到表哥拿了罪与罚这本书给我看后,我就被这本罪与罚给深深吸引了。
罪与罚书本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前后的心理描写。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他在公园碰见被人骚扰的年轻女子,他用他自己仅剩的几个钱为她付车费送回家。
在马尔美拉陀夫被马车撞伤的时候,他把他送回家,看见他们连举办葬礼的钱也拿不出来,又拿出母亲今天刚寄来的钱送给他们一家孤儿寡母。要知道那些钱是来之不易的,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母亲以养老金作抵押向别人借的,是他所有的钱。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让人难以琢磨的人,阴郁、孤僻···他让贫穷给压垮了,他欠了女房东一身债,怕和她见面,甚至害怕见到任何人。总是像猫儿样从楼梯上悄悄地过去,偷偷溜掉,让谁也别看见他。这个年轻人心里积聚了那么多愤懑不平的怒火,他蔑视一切,所以尽管他有青年人特有的爱面子心理,有时非常注意细节,可是穿着这身破烂儿外出,却丝毫也不觉得不好意思。
表面上看来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作为一个救助者出现在马尔美拉多夫的家中,他先是把受伤了的马拉美拉多夫护送回家;在其死后又出资帮助其孤儿寡母安排葬礼;在索尼娅受到陷害时又助其洗清冤屈。卡捷琳娜甚至将其当成家里的靠山和救星,指望着他能够帮助她开办女子寄宿学校,从而彻底摆脱贫穷悲惨的命运。而实际上马尔美拉多夫一家才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拯救者。当拉斯科尔尼科夫救助重伤的马尔梅拉多夫后,之前痛苦不堪的心灵却因一个怜悯和救助而有了全新的感觉,心中产生了一种生命感和力量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并未和那个老太婆一起死去。而索尼娅正是他最终获得拯救的“圣母”。
这就是罪与罚,这本书里的一切都深深的吸引着我,而我能够看到这么卓越的小说,我也举得非常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