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网 > 实用范文 > 读后感 > 俗世奇人阅读感受

俗世奇人阅读感受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通过写读后感,人们能意识到自己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结构梳理、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优秀的俗世奇人阅读感受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俗世奇人阅读感受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俗世奇人阅读感受篇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一个人并不可能拥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的才能是无人能及的,独一无二的。

冯骥才,他笔中的‘奇人’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就说第一章里的苏七块吧,别人每次到他这来看病,首先要交上7块押金才行,否则不给医。别人以为他这是小气,才不是呢,他是为了他立下的规矩啊。规矩既然定下了,就不能破,要是破了,人人都这样,那该怎么办啊?刷子李,他让我明白了什么事都要一步一步做起啊,如果没有一天一天的积累,他能有这么高的手艺吗?自己的本事不是突然一下子来的,而是要靠自己练成的啊。‘蓝眼’都说他是古董行的专家,只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专家变成了砖家。既然蓝眼有辨识古董真假的技能,那必定也有造假方便的砖家。蓝眼,他败在了黄三爷手里。可见出黄三爷的造假功夫不是一般的高啊,居然能把古董行的专家——蓝眼耍得团团转。绝盗,我无言以对啊,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厚脸皮的人呐,可悲可叹!……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才能,至于能不能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好,发挥到极致,那就是自己的事了。相信大家读这本书都有不同的感想,那些奇人给大家留下的印象绝对很有趣!

市井民间,奇人异事,样样都有。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呐!

俗世奇人阅读感受篇2

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就生出各种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这就是俗世奇人。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卖包子的高贵友,名唤狗子。运河边上卖包子的狗子,是当年跟随他爹打武清来到天津的。可是他爸老高没能耐,他卖的包子不过是一块面皮包一团馅,肉少菜多。这种包子专卖给在码头上的&39;伙夫、脚力,有点肉就有吃头,反正有人吃的时候就有钱赚,不管多少,能养活一家人,就给老天爷磕头了。可是狗子就不同了,他打小就从候家街边的一家铺子里喝出肚汤鲜。从大胡同,一家小铺的烧卖中,吃到肉馅下边油汁的妙处,由此想到要在包子底下,放上一小块猪油,有油更滑,更香,更入口解馋。这新上市的包子,像炮台一炮打的震天响,天天来吃包子的比看戏的人还多。你看看老高在的时候只能贱价卖包子,而狗子改良的包子却忙得人都不理,而且这包子好吃的,连慈禧太后都说老天爷吃了也保管说好。

由此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你只有努力去钻研,你才能做得有所成就,如果你只是依葫芦画瓢,做平凡的事,不努力去钻研,那么你只会在社会的底层默默无闻。

读完这本书,我还充分感受到了天津卫码头的丰富多彩。并且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平凡的世界中总有与众不同,我们想要在这个俗世中活得无可替代,就得努力奋斗,练就一手绝活,成为新时代的俗世奇人。

在书中,冯骥才作者曾说过一句话:“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必得有绝活。这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学习只有你坚持不懈,认真去学,就一定会成功,而且一定要坚持干好一件事,把它做精细,做到极致,才算成功

毕竟,人在江湖走大家都不易。

在狗不理发迹中让人看到了掌握核心技术与不断改良的重要性。从一阵风中使人看到了黑恶称霸是短暂性的,邪不压正才是正道;也让我明白了有时华丽深奥的技艺不一定是最好的,有时朴实无华的方法和仔细的观察才更有用;从洋相中看出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俗世奇人阅读感受篇3

最近,我看了老师推荐的《俗世奇人》。这本书十分的好看,我一连看了两次。

这本书之所以那么好看是因为讲述了 18 位有 “ 绝技 ” 的奇人。有力大无比的张大力,赶时髦的背头杨,记牙不记人的华大夫,把人捏得栩栩如生的泥人张……在那么多的文章中,我最难忘的是苏七块。苏七块一文中讲述了天津医生苏金散。他医术十分高明,只不过想看病得先付七块银元才给看。一天,来了一位三轮车夫,他手骨折了,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疼得够呛。而苏七块视而不见,华大夫赶紧给三轮车夫七块银元。当钱落在柜台时,苏七块就把车夫的手放在柜台上,捏几下骨头,车夫做好心理准备承受疼痛的时候,苏七块却对车夫说:已经接好了。当下涂上石膏夹上夹板,给了活血的配方。

读了这本书,我有很多很多的想法:

一。 写作要把道理和凸显手法合二为一,让人读起来明白、清爽。

二。 写作时文章中可以用多一些幽默的手法。

三。 人一定要有特长。电视上也经常会报道说:东北农民会说一口地道的俄罗斯语,都成了翻译员。下岗工人研究出了很多适用于生活的发明,甚至是机器人。我们不一定要样样精通,但一定要有专长。

四。 文中的苏七块其实并不是一个爱钱的人,只是因为他性格倔强,有自己的个性跟原则。

俗世奇人阅读感受篇4

漫长的寒假期间,总少不了几本好书的陪伴与鼓励。在这期间,我读了一本名叫《俗世奇人》的好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平凡的世界里,一些奇人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绝活,处处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不停地叫绝。

首先讲的是苏七块,他的本名叫苏金散,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刷子李,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了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第三个讲的是酒婆,这酒馆只卖一种酒,使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这种酒名叫“炮打灯”,喝了这酒,一到路上,就会醉意全消,立马象个正常人一样。第四个故事讲的是死鸟,贺道台相貌普通,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二是伺候鸟。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正如书名,在这凡俗的世界里,奇人异事真不少。这些人物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泥人张。他的大名叫张明山。有一天,他坐在天庆馆里喝酒,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着大气,上档次。大家都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海张五非常地嚣张,说道:“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泥人张听了这话,飞快的捏了个海张五,往桌上“叭”地一戳,转身就去结账。

他们并不是一出生就是个奇人,而是不断地努力,思索和坚持,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一定要坚持不懈!

俗世奇人阅读感受篇5

生活是平凡的,却是不平凡的。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一位位有着跟普通老百姓不一样的地方,谓之奇人。

在天津卫这个地方,举凡中国大灾难,无不首当其冲,因而生出了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既在显耀上层,也在市井民间,粉刷匠“刷子李”干完活,身上不粘一个白点。“泥人张”从鞋底扣下一块泥巴,一手吃饭,单手就可以把泥人捏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治病从来都是信手拈来,临场发挥的“神医王十八”等等。“码头上的人不抢活不成,一抢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文中的这句话,就是对奇人最好的描述。

开篇的“苏七块”苏金散看病前必收七块银圆。有一次,三轮车夫张四请求先欠着,帮他接上胳膊,但苏金散坐视不理,还是跟人一起打牌,出了名心善的牙医华大夫借着去撒尿的借口,把钱偷偷的给张四。但在故事结尾,待人走光,苏金散拦住正要走的华大夫,把前面那堆银圆取出七块给了华大夫。从中可以看出,其实不是苏金散不心善,求财心切,而是他自己定的规矩不能乱。他若乱了这个规矩,他的话别人是不会听的,在天津卫这个混乱的环境中无法生存,他也是在为自己谋生。

第十一个故事,给我们栩栩如生展现了一个“认牙不认人”的华大夫,初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这个华大夫记性不太好,刚在他的诊所治过牙,过一天就忘了。而当读到最后,他认出了抢首饰的家伙,他不是通过看面貌,是看到那家伙的虎牙,就是他治的,而他治这颗牙的那天,就是便牙侦探说的那天,他再看一看那个家伙的面貌,果然和便衣侦探形容的一模一样。通过华大夫的发现,终于抓住了这个劫匪。这个时候,我再想一想,就发现不是华大夫记忆不好,而是他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牙上,提高效率,增加自己的能力。

再谈谈能说会道的好嘴“杨巴”。杨巴本名杨八,跟杨七一起在天津卫这一带卖茶汤。有一次,李鸿章来天津卫,地方的府县道台费尽心思:究竟拿什么才能把“中堂”大人哄开心。京城豪门,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地方风味小吃,可是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幸亏知府原是地面上走街窜巷的人物,便举荐出“杨家茶汤”。李中堂正要尝尝,目光一落碗中,就把碗给砸了,当官的都不知道李中堂为什么发怒。杨巴脑筋一转,就知道中堂大人肯定不知道浮在碗上的是碎芝麻,以为是脏东西。他赶紧磕下头来,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大人不喜欢吃碎芝麻”。中堂大人也顺坡下了,没吃茶汤,反而赏银百两。从这个故事中我看出,手艺人在处世方略上顺时应变,像同行的竞争,恶势力的横行霸道、官吏们的仗势欺人,常常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如杨七和杨八,本以为给李中堂进献茶汤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是当时杨八如果实话实说,可能科会招来祸水,机灵的杨巴不愧是逢场作戏的好手,他揣着明白装糊涂,“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一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这个绝妙的回答,既让李中堂明白,又给足了中堂大人面子。但这又是多么无奈的回答,明明是中堂大人的错,却要抢着加在自己身上,明明自己无错,却又抢着求恕罪。这种机灵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为代价的。此刻作者之前写过“泥人张”为代表的手艺人那张孤高、耿介、自尊的人格荡然无在,有的只是生存空间遭遇挤压之后的人格扭曲,有的只是面对生存困境的顺时应变。杨巴这个人是个异数,他没有什么硬碰硬的绝活,全靠一张嘴,却成了杨氏茶汤的“顶梁柱”。并不是说作者文笔不好,前后矛盾,而是借杨巴这个人物点出了作者之前故事中未涉及的手艺人生存困难这个命题。结尾,作者特意强调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啊!似乎在提示我们,茶汤的出现与杨七的手艺毫无关系,这又重复了作者之前说的一句话:“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作者通过杨巴的故事告诉我们手艺人也不例外,手艺人不是万能的,手艺人也要去“求谁”“怵谁”。这再一道出手艺人生存现实的无奈,这种思考比“泥人张”故事中手艺人人格之独立,要深刻许多,现实许多。

在这时代,有才华的人不怕遇到伯乐,只怕才华比不上别人。随着社会的进步,物竞天泽、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不算残酷,只是一个事实而已。

6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