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观后感
在《感动中国》里的人物,他们都很平凡而伟大,他们都很淳朴和善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感动中国》观后感个人简单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1】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感动中国》。里面一共介绍了10个人物,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感动我,有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有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但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的女教师——张丽莉。
张丽莉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她很爱自己的学生,每个同学也都很敬慕她,亲切地叫她丽莉老师。在同学眼中看来,丽莉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但是,不幸降临在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身上:一天放学时,老师和几个同学在过马路的时候,一辆大客车迎面而来,丽莉老师奋不顾身地把其它学生推开,同学们安然无恙,可是丽莉老师却终身失去了自己的双腿。至今,张丽莉老师身体还在恢复中……
张丽莉虽然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她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己,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勇气,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她不仅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他,还感动了全中国,我们应该向张丽莉老师致敬,并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2】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着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的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主持人深情地朗读着。何玥就婉如一朵美丽的鲜花,在我的眼前慢慢地绽放开来,散发着阵阵清香。
12岁何玥,本与我们一样背着书包上学、放学、有乐趣、有梦想。然后,无情的病魔就这样推残的她的身躯——脑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她得知自己的生命只有三个月时,她没有哭,没有沮丧,非常乐观,表现异常坚强。当家人沉浸在悲痛万分之中时,她很坚定的对父亲说:“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把生命奉献出来,让我的生命得到延续,同时我也想让我的生命更有价值,那怕是一点点”。在这广西桂林这个地方有个风俗习惯——人死后尸体被解剖是极不道德的行为。但这可是一个12岁何玥的最后一个愿望呀!爸爸怀着极度的悲痛帮何玥在捐献器官的申请书上签下她的名字。
三个月后,何玥安祥的走了,医生用好身上的器官挽救了三个人的生命。何玥虽然走了,但她最有价值的生命却留下。她的坦然、镇定、勇敢、坚强、还有那忘我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鼓舞着我。
我再也不能再这样依懒着父母了,一定要向何玥姐姐那样做个坚强有价值的人。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3】
每年公司都会倡导所有可诺家人共同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20__年2月27日晚上20点整,《感动中国》节目如约而至,可诺家人们一如既往的守望于电视机前,感受一份又一份感动。
每个人物的出现,都让我们心生敬佩。你一定会被那个坚守工作岗位,半生如一日,兢兢业业付出的人所震撼;会被那个竭力助人,掀起慈善文化也并传承着一脉脉香火的炎黄所触动;会被那陪伴失聪儿子学校生涯20__年,只为让他如同正常孩子一般的母亲所温暖;会被那用青春照顾病重父亲的诗人女儿和全心全意照顾邻居的温暖大院所感动。
他们用质朴的语言描绘着看似平凡的故事,他们以最平凡的坚持的仁心感动着小小的村庄,他们用自己最真的情感呵护最真挚的爱,一切都是那么看似平常,而他们却用自己的一生在守护。点点滴滴彰显的是一份对祖国的爱,一份对子女、父亲的爱,一份对社会的责任与感恩。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信念比生命还重要,他们用微笑诠释这世上最美的诗,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篇精彩的华章。正因为他们,让我们这个爱的国度,更加温暖。
也许我们的生活会面临不如意,我们的工作会碰上不顺心,也许我们还会抱怨老天的不公平对待;那么,当你听到他们温暖的故事,当你看到他们朴实的笑容,当你被他们满满的能量所感染,当你早已泪流满面,那热血的左心房已经深受触动,在一点一滴轮回间沉淀。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4】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这部电视,讲的是一位浙江语文教师“陈斌强”他的母亲患有严重老年痴呆症,作为儿子的他,没有因为这样而嫌弃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妈妈,他五年如一日,“绑着妈妈”去上课,还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给妈妈喂饭、带她晒太阳,做到了照顾妈妈和工作两不误。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可是他是我最敬佩的老师。
“百善孝为先”。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想到妈妈小时候每天送我上学,放学,在我最难过的时候安慰我,还做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她现在这么辛苦,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顺父母再早也不为早,再晚也不为晚,我要从现在开始做起,多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让他们每天那么忙碌,抽点时间休息,减少父母的负担。
也许我们做不出感动中国的大事,但是我们可以帮助身边同学和朋友。可以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在看到有困难的人时捐上自己的零花钱······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做一个孝敬父母,有爱心的人吧!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5】
时光后退到1980年,19岁的支月英梳着两条大辫子从车站下车后,步行20多里山路来到了这里,当了一名教师,这一干就是36年,在这期间,她数次婉拒了上级领导要将其调离的好意,一直坚守。
看到这里,让我感触良多,很多人根本无法想象一名大山深处老师的窘迫与困顿。记得1995年,师范毕业后,我就被分配到了一所非常偏远的小学。还记得当时的中心校书记对我和另外一个本地的男老师说:“你们就去这个学校吧,条件艰苦了点,但谁让你们是本地人呢!只能先安排你们去了。”“只能”这个词体现了校领导的无奈,也间接表达了学校的艰苦,不过当时我并没意识到这些。当我骑着自行车,顺着坑洼不平的土路,拐过一道又一道山梁后,大约骑了50多里山路,才到达目的地,看到了眼前的学校时,才算傻了眼。
到了冬季,炉子肯定是要自己生的,不管是宿舍的还是班上的,周日晚上的饭也只能自己做。(那个时候车很少,为了不影响工作,老师们都是周日就返校了)其实生活的艰苦根本不算什么,最让人觉得折磨的是心灵的疏远与隔离。由于学校离中心校太远,交通不便,所以很多时候中心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根本无法参加,和外校教师的交流也极少。当集体阅卷时,看到别的老师熟络的互相打着招呼,而我两眼茫然,一片陌生,那种心灵的孤寂难以言表。结果我坚持了3年,和上级领导申请到了一个比较大的学校,继续工作。那个时候真的很高兴,觉得自己逃了出来。
所以说,推己及人,支老师能在这么一个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下来,是多么不容易!诚如《榜样》一片中字幕所呈现的那样:奉献。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这里,献给了这里的孩子们。她要用自己的坚守带给孩子们希望。
20__年2月,澡下镇最偏远的白洋村群众联名请支月英到该村教学点任教。家人考虑到她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都不赞同她去。她苦口婆心说服家人:“那么多山里的孩子等着我,那是他们对我信任!”由于村里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老人们很早就起来劳作了,孩子们还没起床,支月英老师还负责叫学生起床,接送孩子。她这么多年来,教完父母,再教孩子,足足教育了两代人。尽管她扎根大山,但她最希望的却是孩子们都接受教育,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在她内心深处,是对学生们真诚的祝福。看到母女2代人,穿着整洁的衣服,共同看望这个共同的老师时,她笑了,笑得特别开心。
这里的山风吹黑了她的面庞,吹皱了她的皮肤,但没有吹老她的心灵。今年她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了,就在《榜样》现场,她宣布:她不退休了,她还要回到大山里,回到学校中,继续工作,只要老百姓有需要,她就会干到教不动为止。
现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支月英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教师扎根山村,默默奉献的人生历程。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支月英,她无愧“榜样”一词。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6】
星期六早上,我和爸爸妈妈看《感动中国》,一个个事迹让我热泪盈眶,同时又是让我受益匪浅的节目,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陈斌强。
陈斌强,浙江磐安县冷水镇的一名语文教师,他9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扶养三个女儿,20__年,母亲得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母亲刚开始犯病时,神智并没有那么糊涂,曾有人问她:“把你送到敬老院好吗?”她说:“我要和儿子在一起。”当时陈斌强就流下了眼泪,他下定决心,要带着母亲去上班。他五年如一日,每天从家到学校要骑30公里的路,细心地照料母亲,帮助母亲梳头,擦身子,穿衣服……陈斌强的颁奖词是这样的:小时候,这根布带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通过观看这个节目,我被陈老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今后,我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不惹父母生气,做一个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好孩子。
“百善孝为先”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习陈老师的这种精神,从自我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关心家人,关爱社会,让社会充满爱的味道。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7】
自从我看完感动中国后,我不禁眼泪花花。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他们两人一生投入到了教育之中。
一次,他们两人去另一个地方教学时,房子就住在公厕旁边,他们两每天晚上睡觉都要带两个口罩才可以睡着。尽管如此,他们两人还是没有放弃。
朱老师生病的时候,孙老师和他的学生们都非常担心他。好不容易醒来,但是他醒来写下的字就是“我想上课”。这是多么强大的教学信念啊!
感动中国为他们两提笔写到: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为霞尚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