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网 > 节日范文 > 节日作文 >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论文1000字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论文1000字

时间: 小龙 节日作文

的春节尽管不能与家人一起欢度节日,但不变的依旧是浓浓的年味,不改的仍然是一份份为家为国的初心与情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论文1000字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论文1000字【篇1】

【品味别样春节里的浓浓“年味”】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回家团圆,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传统风俗。但的春节注定不一般,因为抗“疫”需要,许多人“停下脚步”,放弃这难得的长假和与亲人团聚的宝贵时光,选择在异乡坚守,就地过年,演绎了一曲曲动人的华美乐章,凝聚着这寒冬中的浓浓“年味”。

别样春节里,那浓浓的“年味”是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年味愈来愈浓,防控越来越严。如何在挥之不去的回家过年情结与秣马厉兵的疫情防控举措之间加以取舍,的的确确让原本打算返乡团圆的人们颇费思量。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全国多地先后发出倡议,倡导务工人员等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非必要不返乡”,留在当地过年。一时间“就地过年”成为当前很多民众的共同决然的选择。这种看似不易甚至“被动”的选择,虽然意味着无法堂前尽孝、共享天伦,但其背后展现的是国人对疫情防控的支持,它体现的是一种付出,一种奉献,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以牺牲个人利益争取疫情防控的好形势,这就是在为国分忧,是一种实实在在爱国行为。就地过年,人潮不再涌动,心潮却在澎湃;就地过年,留下的是脚步,涌动的是爱国情怀。

别样春节里,那浓浓的“年味”是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家过个团圆年是国人挥之不去的情结。为了让“就地过年”的人们感受到异乡那如家一般的温暖,我们看到不少城市做出了榜样,为外地人送上春节大礼包,通过提供食物礼包、购物折扣券、安排活动等方式,鼓励人们就地过年。在江苏、浙江、广东等流动人口大省,除了鼓励企业发放留岗红包、及时回应和满足就地过年群众需求外,还对驻留职工申请积分落户、积分入学给予加分奖励。这样一系列的务实举措,每一项都贴着人心,都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有力度也有温度,让就地过年者暖心,让在家过年者顺心,让人们在不断提升的获得感中切实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国家对人民的呵护,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的生动诠释。

别样春节里,那浓浓的“年味”是我将无我的奉献情怀。“我是党员我先上”,去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在抗疫一线听到最多、叫得最响的名字是就是“共产党员”。“我是党员我先做”,今年面对“就地过年”的号召,党员干部也立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就地过年的践行者,让就地过年不只是喊口号。于是,我们看到,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带头在本地过年,带头不随意外出,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同时主动请缨积极参与到辖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义务巡逻、排查宣传……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践初心、担使命,在急难险阻中亮出党员身份,勇于奉献,让党旗在疫情防控前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在疫情防控前线熠熠生辉,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践行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牢牢筑起了疫情防控一线无私奉献的“红色堡垒”。

别样春节里,就地过年不是排斥亲情与团圆,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是一种特殊的付出和奉献,留下的是在外游子回归故里的急切脚步,涌动的却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我将无我的奉献情怀。相信在伟大祖国的精心呵护下,在别样春节里的浓浓“年味”中,我们定能驱除疫魔,迎来春暖花开。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论文1000字【篇2】

【不变的是春节 变化的是“年味儿”】

今天是腊月二十八,有“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的民谣。随着春节的临近,各家各户都着手准备过年期间的菜肴,“年味儿”也越来越浓,而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受到的春节“年味儿”也越来越丰富。

童年的“年味儿”是甜蜜,是期盼。五六岁时,过年就是跟母亲一起上街买新衣新鞋,母亲每年过年前一个月就开始拟大年三十的菜单,我也跟在后面充满期待。小学的寒假,每天早上醒来,就用笔在墙上画一横,数一数距离过年还有多少天,心心念念期盼的春节,是口袋里的“大白兔”“金丝猴”,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母亲做的红烧肉、糖醋鱼、三鲜汤,吃完年夜饭大人们一边嗑瓜子、一边看春晚,孩子们一人提着一个小灯笼,在房前屋后放烟花、逛圈子。那时的“年味儿”是穿新衣的欣喜,是吃奶糖的甜蜜,是和小伙伴们玩乐的童趣。

少年的“年味儿”是刻苦,是奋进。十几岁的春节热闹依然,随着学习任务的增长,我也渐渐褪去了儿时的无忧无虑,相较于和小伙伴们玩耍,我更喜欢在大年三十坐在书桌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写一写寒假作业。对年少的我而言,每过一年就意味着成长,意味着距离高考又近一步,18岁那年的年夜饭在充满欢声笑语的同时也充满对未来的笃定和期待,跨过了“成年人”的心理门槛让我明白了奋斗的目标和意义。在我眼中,热闹团聚的年夜饭不仅仅是母亲精心准备的菜肴,更多的是父母对生活的热爱和辛勤,正是这些在内心慢慢滋长的小情愫让我逐渐褪去稚气,更想用自己刻苦奋进的方式来报答父母的恩情。少年时的“年味儿”也不再是一颗奶糖带来的甜味和满足,更多的是寒窗下的刻苦,是对父母的感恩,是独自努力的坚定。

青年的“年味儿”是团圆,是奉献。上大学后,每一年过年意味着和家人团聚,每年寒假从大学所在的城市坐车回家,都要用奖学金给父母带上一点小礼物,春节在我的认知里不单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份牵挂、一缕乡愁。工作后,在乡镇工作的四五年时光,春节便少不了值班值守,少不了在乡镇食堂和同事们一起包饺子、搓汤圆,也少不了年轻人站在酒精炉前煮火锅,这时的“年味儿”是青春洋溢、是风华正茂。去年的疫情防控,由于工作需要大家都没有回家过年,父母为了不让我担心,仅仅在电话里关切地说:“好好工作,注意安全;你忙你的,我们很好”。今年的春节,由于工作岗位变动,虽然不在农村一线防控,但也要进社区、进网格、上路段开展“双禁”值守,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我也会带着孩子回家陪父母过年。经历的变化和工作的磨练也更让我明白了此时的“年味儿”是回家团圆、也是坚守奉献。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论文1000字【篇3】

【网络述年:年味都去哪儿了?】

“妈妈,我想穿过年的新衣服!”这是没到年三十就热烈期盼的你的兴奋;“儿子,帮爸递一下对联浆子。”这是除夕早晨父亲给新年的序章;“奶奶,我在饺子里吃出好多硬币!”这是初一日奶奶给予你最早的祝愿。一句“过年好!”饱含了整年的鸿运来、福星照,仿佛世间所有的祝福都给你也不为过。

小时候住在村里,临近大年三十那叫一个红红火火,一家人奔往临近的县城挤破头皮,热火朝天采购年货,跨满了大包小包,大街上满是吆喝声儿,小商贩们卖力地招呼着来往的行人,跺着脚,哈着热气,搓着手心,只为让你多买他们家一斤核桃、两斤花生,村里养猪的人家,集结村里的男人们,磨刀霍霍,完事儿后备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杀猪菜,邀请乡亲们前来品尝,家里的女人们,少不了对每样物件儿的擦擦洗洗,再蒸上一板红红绿绿的花馍馍,每个小孩儿还不到大年三十,就迫不及待地穿上了新衣服,兜里准装着一兜儿的糖果,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新买的玩具在土窝里来个天翻地覆,完事儿回家,又少不了长辈的一番奚落,每家每户的门上贴着的,准是刚买回来还散着墨香的春联儿,挂上两个贴着金色福字的大红灯笼,鞭炮一响,那叫一个年味儿十足!

小时候过年特别有味道,以前处于物质匮乏的年代,物质条件差,农村生产力落后,经济来源少,缺衣少食,大人小孩都盼望着在过年的时候穿些好的,吃些好的,为什么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味道了,是因为随着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不再只是为了吃饱穿暖,而是转变为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

以前人们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舞狮子、扭秧歌、贴春联、放鞭炮等传统项目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是非常有趣和新鲜的。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风俗已经变了,比如通过网购,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躺在床上,动动手指,再也不需要跻身嘈杂的人群中抢购年货;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鞭炮震天响的情景已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春联是机器印刷出来的,那股子有人情味的墨汁味也没有了;出现了抢红包、集五福等春节活动,传统拜年方式也变成了短信拜年、微信拜年、视频拜年、电话拜年等各种新方式,传统的过年向高科技年转变。这种高科技年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更加丰富,不过却少了年味,少了人情,很多人吃着年夜饭还抱着手机,完全没有了以前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感觉。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一定的冲击,并进行了一定的转变,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流行过外国节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兴致不高昂,这不仅体现在传统节日的传承上,越来越多本国一些千百年的传统没有人愿意传承。过年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仅仅代表着放假,很多人甚至选择了外出旅游,而不是和以前一样一家人聚在一起过春节。传统文化的流失只会让年味越来越淡,人情越来越冷。

如何能让新年重新变得有味道?要重拾传统,重拾年味,不仅是物质的满足,而是重拾年俗的乐趣,找回我们的初心。春节是团圆日,游子远在千里也要回家看看,举国欢庆之日,唯有家人相伴才觉得幸福;春节是丰收时,辛苦奔波了一整年要看看自己创造了什么、实现了什么,唯有勤恳实干才觉得满足;春节是启程之际,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翻开新年的画卷,我们将不畏前险,再创佳绩。

春节,这个承载了四千年的文明习俗,值得世世代代继承、发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通信的便捷、智能高铁的提速,不是年味变淡的羁绊,而正是它们的进步,让团圆的心近了、团圆的情切了。心怀中国梦、肩有幸福家,放慢生活的节奏,让年更有味!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论文1000字【篇4】

【一样的春节感受特别的“年味”】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春节前夕,大街小巷就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彩灯,红色的灯笼、黄色的星星、蓝色的彩带,紫色的气球。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梦幻般的景象让人眼花缭乱,无不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今年的春节跟往年的春节却有些不同。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看不到大型的聚餐和猜拳喝酒,听不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以前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烟花爆竹,今年却鸦雀无声;以前正月初一去祭拜祖先要燃放大量的火炮和纸钱,今年的坟头却是两支漂亮的菊花诉说对祖辈的缅怀之情。特殊时期以特殊的方式过年,是对祖国的一份贡献。我们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中,深切感受到今年春节特别的“年味”。

“此心安处是吾乡”——在最深的祝福里品味特别的“年味”。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国家提倡大家就地过年,许多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和在外地的打工者纷纷响应国家号召,不仅不回家过年,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就地过年的亲人内心十分平静,只要祖国安宁,吹拂在大江南北的春风都是家乡的味道。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一边吃着点心看春晚,一边与亲人通过视频、电话、短信彼此问候祝福,表达思念和牵挂之情。以前的串门送礼变成了短信祝福,“见字如面”,换一种方式拜年一样能感受到亲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衣带渐宽终不悔”——在最幸福的笑容里感受特别的“年味”。记得小时候,我们最盼望过年,因为只有到新年才能穿新衣,吃上美味佳肴。如今,全国人民早已衣食无忧,住进高楼大厦,过上好日子。以前的农民,都想方设法到城里生活,如今,大多数城里人都想去农村创业。在农村那片广袤的田野里,你看那成群结队的鸡鸭鹅自由自在地放养,果树上挂满了沉甸甸任你采摘的果子。院子里,停放着高档的小轿车。晚饭后,村民在自家院坝里唱歌跳舞。一日三餐大鱼大肉,瓜果蔬菜应有尽有,幸福写在他们的脸上。他们笑着说:“现在过不过年都一样,有钱的日子天天都是过年”。

“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最纯正的自信里体会特别的“年味”。自信,不需要刻意包装,不需要假意伪装。真正的自信,来自最强大的自己。有本事,有能耐,有实力,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最大的自信。这些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超人的智慧,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抒写了不凡的扉页,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坚忍不拔的中国人历来有志气、有骨气、有勇气,靠自己不断创造辉煌走向辉煌。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我们更加有底气有能力相信,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幸福安康。

辛丑年,让我们过一样的春节,一同感受节俭、奋进、幸福的“年味”。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论文1000字【篇5】

【就地过年:此心安处是吾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从古至今,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一直承载着人们对家人团聚的期待,承载着人们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今年因为新冠疫情的肆虐,一种别样的过年方式——“就地过年”随之而生。就地过年,变的是过年地,不变的是似箭的归心,是春节的温情。不因疫情影响缺了年俗,不因不能团聚少了年味,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巨大的适应性和人情味儿。

春节“不打烊”,生活有保障,“打工人”就地过年心很暖。随着春运临近,多地齐放“大招”,出台了多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补贴房租、发放新年红包、赠送手机流量、子女积分制入学加分、流动人口积分奖励……为就地过年的打工人提供了丰厚的物质保障。让在外打拼的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暖意和关怀,物质保障不能缺,精神关怀更是少不了。多地免收国有A级旅游景区门票,部分企业开放所有娱乐设施,比如KTV、棋牌室,实时转播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让打工人的“年味”不打折、春节不“褪色”,就地也能过个好年。

春节“送关怀”,走访有规律,“空巢人”就地过年不孤单。今年的春节,对于在外打拼的人们来说不能和家人团聚,对于在家的老人和孩子来说,翘首以盼一年的孩子和父母春节仍不能返乡。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说:“新春佳节是需要亲情和温暖的,如果老年人的家人没有办法回家的话,我们各级民政部门和社区的党员干部就是这些老年人身边的亲人,要陪他们过好年”。六部委也明确指出,外出务工人员要确定一名符合条件的照护人代为照护留守儿童,因现实困难难以明确的,要向村(居)委会进行报告,村(居)委会要指定具有资格的照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照护。春节期间及时了解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这两类群体的需求,定期走访,上报情况,有助于缓解空巢人的孤独情绪,让他们的这个年过的暖洋洋、热乎乎。

春节“不放松”,防疫有新招,“大国人”就地过年有担当。邻近新年,春节团圆的归意日益浓厚,但各地疫情均有反弹趋势,就地过年已经成为这个春节假期许多人将要面对的现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双节期间的工作要求,依然要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在这样的春节底色下,“大国人”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坚持非必要不返乡,错峰返乡,提前报备,这不仅是为守护个人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安宁,也是身为大国公民在防疫大局面前的一种责任与担当。

不寻常的春运,不一样的春节。在这个全民战“疫”的时代大背景下,不聚集少流动让我们停下了团聚的脚步,不回家少外出让我们迎来了别样的新年。其实回家过年也好,就地过年也罢,只要心在一起,就是团圆。

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