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不如疏作文800议论文
堵者,堵塞也。疏着,疏导也。堵与疏相比,更代表着威严与强硬,而这正是许多人所追求的,这似乎更能体现一个人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堵不如疏作文800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堵不如疏作文800议论文篇1
近日,某市开展”禁摩限电”执法整治活动。禁止摩的,电动车上路。与此同时,另一城市进行柔性整治违章建筑,意在动员指导业主自行拆除,我对第一种做法实难苟同,却赞扬这第二种做法,我认为这两件事情反映了我们目前执法的一个误区:在“疏”不再“堵”。
远古时代,鲧治水,大力挖掘土石,调动人力,千堵万堵,还是没有解决水患,反而落个被处死的下场,而他的儿子大禹聪明能干,又有责任心,不仅在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毅力,更因为是他用疏导的方法解决的水患,最终成就了一代帝王。
疏而不是堵,这应是我们执法的'宗旨。当今我们仍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国,三分之二都是普通市民。在这样一个形势下,公交不够方便,不够便捷,人均消费水平不够高,普通的交通方式已经无法跟上这快节奏的生活,只是一味地强调禁止,限制电动车,摩托车是否真的有其效果?只是强制禁止使用甚至出台法律,明令禁止,是否真的能减少使用人数?减少车祸次数?我不相信。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变,生活需求也没有变,现实的压力会迫使市民们铤而走险,知法犯法。最终使”禁摩限电”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就像不去引导农民致富而一味禁止烧秸秆儿一样,秸秆还是会烧,雾霾还是会有。
而第二个事例可谓是疏导的典范。面对违法建设的建筑,执法人员选择了一种极为高明的手段:改变人的思想,他们了解了业主违法建筑的原因,普及了法律知识,循循善诱,引导业主们意识到这种做法的错误,比如有位业主私自建了个小阳台晾晒腌菜和湿衣服,执法人员完全可以当门教导,首先这种行为违法,其次为什么不能晾在小院里呢?因为人来人往。那为什么不能在室内合适的地方装一个小的晾衣架?百姓的问题解决了,而且知道是违法的行为,就自然不会再犯。一家一家的拆你是拆不过来的,还会导致执法部门与百姓关系恶化。而柔性执法,是将人性化置于公共规则内,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当事人感受到社会温暖的同时,提升对公共规则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而柔性执法的出发点,就是疏导。
如今,当执法部门与普通民众的关系不断恶化,当强拆强搬的事件屡屡发生,当中国城管已成为彪悍暴力的代名词,相关执法人员是否应该认真检讨一下自己的执法态度,一味的堵,只会导致类似事件不断发生,适得其反。而真正意义上的注重疏导,才会给法律增添柔和善良的人性光辉,才会真正杜绝违法犯罪行为,才会真正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和乐。
堵不如疏作文800议论文篇2
这个时代很多东西都太“密”。
人头攒动的饭店餐厅,满满当当的日程安排,被金钱、物欲填塞得再也容不下真善美的心灵……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习惯于在空间、时间、精神的高密度状态下生活,成了现代版的夸父和伊卡瑞斯。
殊不知,“疏”中蕴含着无穷的艺术。
“疏”是自然造化亘古的哲学。女娲补天,偏偏百密一“疏”,漏下了一块顽石在青埂峰下,没有补上的那片天才有了“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壮丽奇观;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足够“疏远”,稀疏的天体分布使到达地面的阳光失去了灼热的高温而只剩滋养万物的力量;物理上的声波分为疏部、密部,二者轮流排列才使声音由近及远传播,让我们听到悦耳的音调。“疏”是自然饱含智慧的演变法则。
“疏”还是中国文化中的留白艺术。齐白石画虾,画面上总要留一片空白,与虾的灵动互相映衬,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不似梵高的《鸢尾花》画面充溢着粗犷的线条与浓艳的色彩,让人有一种无端的紧张感。而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疏朗简约,清新淡雅的境界,琵琶曲《十面埋伏》中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后那段倏忽而至的休止期,无不让人领略到“疏”带来的典雅与从容。画面的疏,诗境的疏,音阶的疏正是快节奏的现代都会中的我们的`审美需求,它从古老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发端,裹挟着历久弥新的幽香浸润着我们的精神天空,让我们欣赏更让我们思考,我不妨称之为“中国式的芬芳”。
“疏”还应是一门有关管理的学问。张晓风在《经济学的旁听生》一文中写到经济学教授这样描述管理:时间、空间、物品不够用,才产生了管理,设法把它们管理得疏放、错落,就是管理者的智慧。人生也是同样,有张有弛、有收有放是成功的自我管理的体现。让心情疏淡,让灵魂自由,让精神高远,关注人的精神建设,就是关注怎样去“疏”。
“疏”中有真意,包罗着自然、文化、人生的哲学,指向完善人格的塑造和理想审美的追求。
让我们学会“疏”起来吧!
“疏”人生,“智”人生,“美”人生。
堵不如疏作文800议论文篇3
但其实疏导,比堵塞更胜一筹。
在新世纪,堵塞更体现着权威与强制力。法律就是一种强制力,国家之所以要制订法律,就是未来借助这中强制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当纠纷发生时,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种声音:“信不信我告你!”似乎只要占理,上了法庭就能解决一切,却不知有协商这一途径。况且就算要打官司,还会有庭外调解这一步。之所以要将调解放在法庭之前,正是因为疏乃堵之上策,能疏导的问题,最好不要用堵这种强制力解决。
大禹缘何能以治水而闻天下?除了三过家门而不入,合理的方法才是关键。他采用疏通河道的方式,与前人一味修堤的.方法相比,这更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水的泛滥问题,也恰恰印证了疏导胜于堵塞。
在非洲有一种奇怪的树,它总是横七竖八地乱长,常常挡住道路,如果路人不耐烦地用力拔开它们,它们就会突然弹射,划伤路人的手臂和脸;但如果轻轻地抚摸它,它就会收起枝条,让出路来。看来疏胜于堵的道理,连树都懂。
在多国的联合打击下,索马里海盗渐渐地销声匿迹了,但与此同时西非海盗却日益猖獗。因为不受重视,西非海盗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沿岸各国的航运好渔业安全。且西非海盗手段极其恶劣,常常残杀人质。但从实施海盗行为的原因来看,海盗们却有些自己的道理。他们大多是普通的穷人,因为外国公司的石油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失去了生计,被迫做起了海盗。如果只是一味地打压,失去生活来源的穷人仍会铤而走险;而唯有治理污染,为穷人们找好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剿灭”西非海盗。如此看来,只要疏导得当,海盗也不再是问题。
疏与堵,更像是根源好表面的关系。当问题出现之时,只有从根源上疏通矛盾,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上到国家层面的反腐倡廉,环境保护,下至日常生活中的邻里纠纷,疏永远胜于堵。
堵不如疏作文800议论文篇4
今天运气不错,刚在体育馆下车,回北仑的788路恰好来到。我提着一大袋中药急忙上了车,投完币,便找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
这趟车,常常人满为患,特别是临上车时,更是拥挤不堪。这不,离我上车不过五分钟,就有一大群乘客从各路车辆下来,一眨眼,便蝌蚪一般在788路车门前聚集起来。
随着车上的空座位渐渐减少,车下的人群挤挤攘攘的越发热闹了,幸好没有看到踉踉跄跄的老人,我便以一个病人的身份,心安理得的开始依着椅背假寐了。
这个时候,车窗处忽然传来“嘭嘭”地拍打玻璃的声响,我挣开眼,扭头往外面看去。只见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衣着时髦。她一边努力举着一大袋水果,一边急切地要我打开车窗,将这袋东西放在我身边的'空座位上。
“帮我占个位置吧!”她说完,就急匆匆地往车门口挤去。
我愣了片刻,只好呆呆地接过袋子,将它放在旁边。
上车的人们如同溯水的鱼群,不停地往车尾涌来。其中有个年轻的瘦高个男人,抢在众人前,在我旁边站住了。
“这个袋子是你的吗?请拿一下!”他弯下腰,屁股朝我身边的空位上挪了过来。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便茫然地摇了摇头。他疑惑地看看我,将一袋子水果提起,坐稳后,又看了看那个袋子,顺手将它放在了脚下。
不一会儿,先前那个时髦的妇女过来了。我看着她嘴角的笑意渐渐地敛去,眉尖紧紧蹙起,我的内心忽然毫无理由地慌乱了。果然,她快步上前,一把抓起水果袋后,就凶狠的责骂起来了。开始时,也不过说些“低素质”“没修养”之类的词语。等到那瘦高个男人毫不示弱,积极进行反击后,彼此的用语就渐渐不堪入耳了。
车子缓缓开动,这一对可厌的人仍在争吵不休。当全车的乘客都用奇怪的眼神望向我们的时候,我忽然觉得似乎连我都介入了这场莫名其妙的战斗中。我尴尬的低着头,不敢发出一丝引起他人注意的声响。然而,他们的争吵不知不觉的开始涉及到了我,并且一致认定我是中间人,要求我为他们评评理。
我无语以答了,我想我已经成了这场风暴的主导者了吧!于是,我考虑了片刻,便果断的为他们让了座。
他们的战斗就像六月的暴雨,来的快去的也快,一眨眼,就偃旗息鼓了。惟有我,抱着一大袋中药,傻傻的站在车尾,没有感激,没有谢意。
或许,生活就是如此。一个毫无原则性的人,在是与非之间模糊的抉择,必将令他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而今天,在“公交优先”愿堵成疏的良政下,我忽然想到,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的内心,是不是也该疏通呢?是不是也该有优先呢?
堵不如疏作文800议论文篇5
堵与疏,是相辅相成的。
阳光忽隐忽现,秋风习习,吹得人一脸寒意。忽地,啪一下,白炽灯的光灭了,洗衣机的脱水声也停止了。我跑下楼看电源总开关,嗯,停电了。于是,我快速穿上鞋子,往同学家跑询问情况。一路上,桂花的悠悠飘香溢满鼻腔,大老远看见朋友的妈妈拿着手机,从这头走到那头,来回踱步,脸上写着烦字,我叫了声:阿姨好!眉头稍舒展,脸部勉强露出笑意,应了一声,又快速奔向前头。我三步并两步地走上前,只见一大群人堵在朋友家的车库门口,观者如堵。喜欢凑热闹的我也围了过去,只见一座山高的黄沙堆放在车库门前,一根运送黄沙桶的绳子断裂直挂在空中,几个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与朋友的妈妈在争吵。没弄清楚情况的我,以为黄沙盖住了她家的汽车导致汽车不能开出来。她妈妈气愤地说:你们把黄沙堵在我们家门口,就没有考虑车辆的进出吗?我还急等着出去办事呢!我们知道的,马上就运到楼上了。这不,绳子断了!工人解释道。围着黄沙的一群人堵着看热闹,却没有一个人出主意疏通这条道。我不敢走上前,从人群中溜了出来,回家告诉奶奶。
奶奶闻之后,赶紧跟着我跑去。我们当然是要去帮助朋友家的,奶奶大声地说:你们当时卸黄沙时就应该想到:车库里的车随时都要进出的。堆在路上,过往车辆是要通行的。你们应该把黄沙堆在转角处,堆高一些,不能影响别人的通行。我们以为很快就能把黄沙上楼的,谁知绳子断了呢?工人理直气壮地说。绳子断了是意想不到,可你们曾想到:车库的主人或者过往的车辆,急着开车出去有事,一分钟也耽误不得呢!我们每个人做事时都应该考虑到别人,不能只想到自己方便。做任何事都有可能出现意外,所以事前都应该考虑周全的。工人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连声说对不起!。这时,奶奶撸起袖子,拿起铁锹,使出吃奶的力气,铲了一勺,对围观的大伙说:大家不要光顾着看热闹,一起帮忙把黄沙往边上挪一挪吧!接下来,有的在修复绳子,有的在往桶里抄黄沙,也有的把门口的黄沙暂且抄在边角处不愧是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就给车库门前腾出了一条道,朋友的妈妈顺利地把汽车开了出来。
我暗暗地佩服奶奶:奶奶真了不起!这么堵的场面,竟然给她三言两语就疏通了。这下子,黄沙不会堵在车库和走道了;黄沙也不会堵在堵者与被堵者心里了。所以说,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许只需要一个疏导者主动出来疏通一下,也就被巧妙地化解了。
堵与疏之间,只需要一个人或简单的几句话。